人民网北京11月6日电(孟竹) 11月6日至7日,首届“细胞科学北京学术会议”在怀柔科学城开幕。会议以“人工智能与脑科学”为主题,邀请了来自世界各地该领域的顶尖科学家,就人工智能和神经科学两个领域的全球最新科研进展,及其交叉演变的新形势进行了深入探讨。超过150位国内外人工智能和神经科学领域学者和科研带头人受邀参加会议。
自早期的感知器问世和人工神经网络设计取得初步进展以来,人工智能和神经科学就已紧密相联。随着这两个领域的研究迅速展开,它们之间的交叉演变出了新的形式:神经科学家和临床医生们正将机器学习算法应用于大数据分析,并提出有关大脑的新的研究问题;仿生计算力图模拟大脑的能源效率和适应性;越来越多关于生物计算和人工计算之间相似之处的新想法和看法随之出现;机器人技术和脑机接口的进步不断挑战着生物有机体与人造工具相交和协作的界限。
据了解,“细胞科学北京学术会议:人工智能与脑科学”旨在促进不同领域专家之间的互动交流和思想碰撞,围绕计算机和认知领域的前沿科学进展,包括认知加工及分层计算、运动与实体、神经回路构建、图像处理与生物视觉、健康和疾病中的脑连接网络及神经网络中的学习、发展的自我组织等,科学家们将通过发表演讲或互动讨论的方式呈现关于会议主题的各种观点。
在这次学术会议上,麦戈文脑研究所神经科学教授、麻省理工学院脑与认知科学系主任James DiCarlo发表了题为“通过脑科学与人工智能的协作,逆转工程人类视觉智能”的演讲。过去15年里,他的团队一直致力于深入了解大脑如何开发和执行其强大的神经元并用以表征视觉对象,以及这种表征如何构成感知、认知和行为的基础。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主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生物学荣誉退休特聘教授蒲慕明也受邀参加会议,并做了题为“从自然到人工神经网络的突触可塑性”的学术报告。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神经外科学教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神经工程与假肢中心联合主任Edward Chang则以“解码人语言皮层”为主题,分享了其关于人类高阶神经功能的皮质机制,以及人类语言皮层详细功能性结构研究的最新进展。
此外,纽约大学神经科学杰出全球教授、纽约大学Swartz理论神经科学中心联合主任汪晓京,魏兹曼科学研究所计算机科学教授Shimon Ullman,谢菲尔德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认知机器人技术教授Tony Prescott等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工智能与神经科学领域的顶尖科学家均到会做了学术报告;会议的演讲者也包括许多国内人工智能与脑科学领域的科研带头人,如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共同主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罗敏敏,清华大学清华脑与智能实验室和生物医学工程系副教授宋森,以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武等。
怀柔区委书记、怀柔科学城党工委书记戴彬彬在致辞中表示,怀柔将张开双臂,热忱欢迎世界各地的科学家来这里讲学交流、开展科研活动,共同攻克关乎人类前途命运、关乎人民生活福祉的科技难题,推动更多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记者了解到,这次学术会议是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和细胞出版社(Cell Press)的战略合作项目“前沿科学创新合作计划”的首航大会。该合作于2018年11月启动,双方将通过合作举办多层次的学术活动,共同打造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和机制,围绕前沿科技发展趋势加强国际合作交流,为北京市发展为世界一流的科学和创新中心提供有力支持。
下一步,依托“前沿科学创新合作计划”,细胞出版社(Cell Press)和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还将继续推进双方的战略合作,举办一系列高质量的学术会议,以及针对科研领域人才培养的座谈会。议题覆盖生命科学和物质科学等全科学领域,力求满足各个层级的科研需求。细胞出版社将利用旗下期刊高质量的内容资源、在国际学术界的高影响力及丰富的学术活动组织经验,大力推进促成此次合作计划丰硕成果的实现。
怀柔科学城迎来国际科技交流合作“黄金周”
今年11月的第一个星期,可以说是怀柔科学城开展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的“黄金周”。先是细胞科学北京学术会议,接着是“海外学子北京行”活动,然后是中国科学院在中国科学院大学举行的世界前沿科技论坛,以及“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落户怀柔科学城。国际学术交流、前沿科技论坛、国际科技组织落户等国际科技合作“大戏”轮番上演,给这座正在快速崛起的科学城推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创建国际化学术生态,又增添了许多新的亮色。
本文网址:http://www.afeijie.com/gulouqu/18354.html ,喜欢请注明来源河南开封新闻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