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民生银行2年的“基础夯实期”,营收下降400多亿,但似乎有些值得期待了)
3月27日,民生银行发布2022年年报,年报显示:2022年民生银行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24.76亿元,同比减少15.6%;归属净利润352.69亿元,同比增长2.58%,当然这很大程度得益于其降低的拨备覆盖率。
截至报告期末,民生银行不良贷款总额693.87亿元,比上年末减少29.51亿元;不良贷款率1.68%,比上年末下降0.1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42.49%,比上年末下降2.81个百分点。
虽然,归属净利润没有负增长,但民生银行营收已经连续两年下降,降幅高达23%,下降金额为424.75亿元 。
2020年6月,高迎欣接任洪崎出任民生银行董事长,次年民生银行制定了《中国民生银行五年发展规划(2021-2025)》(下称《规划》),根据新的五年规划战略目标,2021-2022年为基础夯实期,通过打基础、固本源,实现增长方式转型;2023-2025年则为持续增长期。
如今夯实基础期已过,民生银行基础夯实的如何了?
在资产质量维度,较之2020年末,民生银行2022年的不良贷款率有所降低,拨备覆盖率微升,较2021年末实现不良贷款总额、不良贷款率、逾期贷款总额、逾期贷款率比上年末“四降”,整体风险降低。
盈利能力维度上,民生银行各项盈利指标却延续了2020年的下降势头,其中: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由2020年的6.81%下降至2022年的6.31%,净息差则由2020年的2.14%大幅下降至1.60%。
民生银行的盈利能力指标何连续下降?读懂君认为,这是为资产质量让步。
过往几年,民生银行对房地产业贷款业务较为倚重,随着房地产行业遇冷、恒大等房企暴雷,其房地产业对公贷款的不良率飙升,另一方面一些股东如泛海控股的大额授信也是民生银行的心病。
在读懂君看来,民生银行“夯实基础期”最核心的任务和成绩就是:尽可能地卸下历史包袱,同时不让民生银行的大盘子出现太大波动。从不良率、拨备覆盖率等资产质量指标去看,还算成功,但成功的代价也很明显——正如上文所述,其营收以及主要的盈利能力指标全面下滑。
经历了两年的“夯实基础期”,民生银行的历史重负全部卸下了吗?为稳步增长做好准备了吗?这些都是未知数。
1、踩雷恒大等房企,2021年的错失,2022的夯实
2021年,国内疫情得到控制、各行业恢复发展,但也有一些新的挑战出现——以恒大为首的房地产企业资金量断裂,反向影响银行业绩。
民生银行是首当其冲的银行之一。
虽然民生银行近几年的房地产业对公贷款总额及占比均下降明显,但依然没有逃过滚滚雷声,2021年末其房地产业对公贷款不良率从0.69%升高至2.66%,并于进一步升高至2022年末的4.28%,这个不良率吓人不?其实还好。
要知道上周发布财报的招商银行,房地产业贷款不良率也达到了4.08%,所以民生银行这个成绩其实还不错。
不过,2021年房地产业骤增的不良贷款直接推高了民生银行整体的不良率,也不得不让民生银行计提更多的贷款损失准备,利润总额被大幅吞噬,错失2021年的业绩恢复的良机。
但令人意外的是:即使2022年民生银行房地产业贷款不良率依然暴增,但其公司、个人及整体的贷款不良率居然都呈下降势头。
这也是为何读懂君认为,民生银行的确已经在资产质量维度夯实了基础。
在2023年,过去让民生银行头疼不已的房地产业或许会送它一份大礼,一位财经大v曾对2022年银行业的业绩做出预测:肯定上升。
他的理由是,过去房地产行业的“三条红线”已经变成了“三支箭”,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复苏,很多房地产行业过去的不良贷款会转回,此前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更是可以直接成为银行的利润。
如果这个预测成为现实,那么过去受房地产影响越大的企业,2023年岂不是越容易迎来归属净利润的爆发?
不过,比财经大v权威许多的招商银行副行长兼首席风险官朱江涛在指出"招商银行房地产行业的风险大概率在2023年会基本出清”的同时也表示,“今年房地产行业的不良率可能还会有所上升,但是生成会大幅下降。”
如上文所述,2021~2022年,民生银行的盈利能力为风险控制让步,这种情况是否会在2023年延续?
2、钢丝上跳舞:资产质量与盈利的平衡
2020年末,民生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为139.38%,已十分接近监管红线,恰好2021年房地产行业的风险集中爆发、不良率飙升,风口浪尖上的民生银行如何渡劫?
从往期财报看,扩大资产规模对冲风险的基础上,降低风险偏好、经营低风险资产是民生银行采取的对策,这也可以说是唯一的对策。
但低风险自然也对应低回报,虽然其不良率和贷款拨备率较2020年末有所修复,但盈利能力指标几乎全面下降,由此也导致其营收连连下降。
以净息差为例。
2021年,民生银行的净息差从2.14%下降至1.91%,净息差下降主要由于生息资产收益率(4.21%)降幅较大,民生银行将生息资产收益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总结为四点,其中第一条就是:“持续优化客户结构,降低信用风险,加大对战略客户和高评级客户的信贷投放,同时,收益水平相对较高的房地产开发贷款规模有所下降 。”此外还提及LPR下降、减费让利等宏观环境影响。
对于净息差管理,民生银行2021年年报也给出了诸多对策,但2022年依然大幅下降至1.60%,主要原因是资产端定价下滑。
其实还是那句话,低风险,低收益。一切都是民生银行修复资产质量的代价。
在财报披露的原因之外,读懂君认为民生银行在一些新牌照布局的缺失也是其净息差不断走低的原因之一,比如净息差较高的消费金融公司,招商银行旗下招联消费金融2022年营收为175.01亿元,已经达到整个民生银行营收12.28%。不过,过去两年的民生银行或许也真的是无力布局新业务。
同时,而民生银行现有的一些净息差较高的业务如信用卡业务还出现下滑。
以上原因造成民生银行在“夯实基础期”给自己的净息差“夯”低了0.54个百分点,营收夯没了400多亿元。
对于这种变化读懂君其实是持理解甚至是认可的态度:无论银行还是其他类型的企业,盈利能力一定是不断变化的,这归根结底是“活的好不好”的问题,但对于银行而言,风险管理如果失败,那就是“生与死”的问题,2008年金融危机和近期硅谷银行就是“死翘翘”的案例。
不过,总是交出低于行业的业绩答卷肯定也不是办法。
2023年是民生银行稳步增长期的开局之年,民生银行能否打响开门红?挑战当然有很多,但读懂君认为,赢面也有一些。
一方面自然还是房地产业的贷款业务,虽然房地产业不可能如10年前那般繁荣,但在房地产复苏的过程中,也不排除民生银行是否能把握机遇重新推高净息差,增加盈利能力。
另一方面,2023年处处都弥漫着经济复苏的味道,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微企业也都重新焕发活力,不能排除民生银行提高的风险偏好,并进一步提高包括净息差在内的各个盈利能力指标的可能。
印证这两个赢面的数据是,民生银行2022年房地产业贷款余额微微上升,这是2019年以来首次。
说完了赢面,一些隐忧也不得不警惕。
3、最大的不确定性
堡垒往往最先从内部攻破——列宁
老一代的民营企业家似乎特别热衷于“买银行”,而这些银行最终往往会变成企业家为自家企业专设的钱袋子,比如Y某、许家印......
作为我国第一民营银行,民生银行背后站着的不是一个民营企业家,而是一群,曝光度较高的就有卢志强、刘永好、史玉柱等,有媒体称其“大佬云集、派系林立”,分散的股权在过往引发了许多权利争夺的大戏,耳熟能详的泛海系、东方系、希望系以及一些不方便实名透露的资本系族均参与其中,宛如“军阀混战”。
新中国和无数伟大企业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一些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集中力量才能办大事”,未来民生银行的内部力量能否拧成一股绳,集中力量搞发展?
只能说期待“高郑组合”的能力。此外,读懂君注意到2023年民生银行主要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将迎来换届,这是否会带来一些不确定性尚未可知。
就当前而言,仍有一些源自股东的风险依然在困扰着民生银行。
2023年初,民生银行公告称,民生银行北京分行以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为由,对武汉中心大厦开发投资有限公司(简称“武汉中心公司”)、武汉中央商务区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武汉中央公司”)、泛海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泛海控股”)及卢志强提起诉讼,要求判令被告偿还两笔借款本金39.72亿元和30.46亿元及相应的利息、罚息。
这个操作让人大跌眼镜。
作为民生银行主要发起人,卢志强自2006年至今一直担任民生银行副董事长等职务;泛海控股集团在民生银行2000年发行上市前就持有民生银行9.42%股份,截至2022年末仍作为民生银行第六大股东,直接持有其4.12%股份。
2021年底,民生银行还曾宣布,给予泛海控股集团最高授信额度216.05亿元,额度有效期2年。彼时泛海控股资金链紧张,履约能力有所下降,集团内部分企业在民生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融资出现了临时性逾期、欠息情况。民生银行则强调,泛海控股集团提供的抵质押物价值可以覆盖贷款本金。
未来民生银行与它的股东还会闹出什么有趣的故事?这是一个未知数,也是民生银行最大的不确定性。
4、稳固的高层是发展之本
总结一下。
民生银行的各项盈利指标虽然在过去两年里不断下降,但同时民生银行也在不断卸下来自股东、客户的历史包袱,其资产质量也在不断修复,这是一个较2020年好得多的基本盘。
民生银行的《规划》可以算是取得了初步胜利,但接下来的任务依然严峻,因为以“林郑组合”为首的领导班子尚未证明去发展业务的能力,从2021~2022年民生银行的变化去看,读懂君对这届领导班子持相对乐观的态度。
高迎欣在2021年的一次股东大会上所述,过去民生银行确实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些问题不一定是战略方向导致的,而是对战略的执行出现了偏差,执行则更多取决于用人和组织文化,公司治理将从“短视”切换到长期主义。
但最大的不确定性永远是人,读懂君在《三任行长为招商银行留下了什么?》着重讲了“坚持董事会领导下的行长负责制”在招商银行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这种机制下的招行高层就像高铁车头一样带着整个银行向正确的目标飞驰。
而民生银行过往的内耗错过了太多,如果“林郑组合”下的民生银行拧成了一股绳,那自然是未来可期,若内耗无法停止,民生银行的“差等生”身份或许永远无法摆脱。
读懂君期待“高郑组合”将“公司治理将从“短视”切换到长期主义”。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读懂数字科技 发表,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本文网址:http://www.afeijie.com/yuwangtai/1615262.html ,喜欢请注明来源河南开封新闻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