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开封新闻网

金融的数字化运营是必须的吗?

(原标题:金融的数字化运营是必须的吗?)

今天大家都提到运营,甚至都提到数字化的运营模式,我们想相对正经的说一说数字化运营这件事情。

数字运营的本质

在说数字运营之前,我们不妨先说说运营的本质。前几年我们常常在说“运维”与“运营”的关系,今天恐怕大部分都知道这是不同的,一个是以维系运转的“风险性”管理为主要目标,而另一个是以长期发展的“成长性”管理为主要目标。但是究竟什么是运营似乎仍然是个无形的东西。

如果往大了说,运营的本质就是供需之间的匹配。运营的核心就是让供给与需求实现高效的匹配。为什么今天运营变得很重要,核心在于供需之间的匹配难度越来越大。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供需关系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供需关系不是简单的1:1匹配关系,而是用集约资源满足大量需求的关系。举个例子来说,100万人口的城市你不能匹配100万床位的医疗系统,如果按此操作就会有大量的资源浪费,所以多少的需求匹配多少的供给,从而不断满足或成长的或萎缩的需求,总之应对变化,让资源实现最大化效用,就成为运营的基本工作。而越是流动人口占比高的地方,这种动态调控的压力也就越大。因为不同需求的弹性不同,需求的周期不同,需求的基础量也不同。

放回到金融领域,道理一样,产品是有限的,营销资源是有限的,渠道容量是有限的,运营核心仍然是需求与供给的匹配。只是伴随数字化的发展,需求与供给常常出现规模、时点、方式上的错配。

而数字化的运营,本质上只是通过数据、平台等数字工具的应用,让运营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让供需的匹配关系更加合理,让资源更加集约,应对各种突发变化更加从容自如。数字化并不改变运营的本质内容,而是强化了这一工作的基础效率。

数字运营的误区

今天的数字化运营,很多人习惯将他们与互联网去做比对,甚至将数字化运营与流量运营、产品迭代、市场营销划上等号,核心原因是将“数字化运营”与“互联网业务运营”画上了等号。

互联网业务下的运营脱离不了业务追求目标的设定,当业务目标是用户的时候,那么注册、活跃就成为了互联网运营的主要内涵。当业务目标是GMV的时候,那么转化率、客单价就成为了互联网运营的主要内涵。进而通过运营的结果改良产品(本质是改良渠道及内容),也就是改良互联网业务下的核心供给。

但是这些目标并不能够通用,因为目标的设定与企业自身的定位、发展战略、业务特性密切相关,每个企业的供与需也都不太一样。

当金融机构提出需要“数字运营”的时候,或许应该先明确自己今天的战略定位到底是什么,才能够准确的找到优先运营的究竟应该是什么。

是要数字渠道优先,去拉动用户习惯?还是要交易优先,拉升GMV和交易客户数量?还是要产品/资金优先,直接拉动存量客户的经营?

当你的策略不同,运营手中的资源弹药以及目标也就截然不同,如果当下战略发展定位不清晰,那么运营也就会是一锅粥,把运营和用户流量激活、渠道产品迭代、销售管理揉在一起,各说各话各行其是。有限的资源为了避免矛盾的爆发也就只能分散投入,看起来投入巨大,实际上哪里都看不出突破。

另一方面很多人认为数字化运营的内核是“快”,但实际上“快”、“慢”都只是相对概念,快有快的好处,慢有慢的好处,快的好处在于敏捷满足市场变化,但一方面对基础设施要求严苛,另一方面快可能造成运营的干扰因素增多,形成大量的无效决策,最终同样会影响效率的提升。数字运营本质是效率的提升,与快慢无关。

数字运营的目标

在写类似文章的时候,很多的读者都会发私信或是留言,说您说了那么多,感觉什么都没说,你没告诉我该要怎么办。

但现实的情况是,不同的企业,供需结构差异甚大,基础储备资源差异甚大,短期中期长期目标差异甚大,如何解决不在于我说什么,而是在于您想做什么。

所以我只能反过头来问上一句:“你的运营目标是什么?”

或者说对于不同的层级,大家要分析的内容不同。对于高层来讲,运营目标的合理性更重要。对于执行经办层来说怎么运营更重要。对于不同层级人员来说运营的组织分工更重要。对于客户来说,你怎么运营都不重要,能满足需求最重要。

但无论如何,运营的目标都是一个可以量化的目标,你可以以同业或市场作为基数设定目标去体现自己的市场竞争力,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历史状况设定目标来体现自身的成长性。但是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个量化的目标,并且是可以体现出“运营这一动作”带来的增量目标。而一切非量化的运营目标,都是虚无缥缈的。比如你说产品体验提升是运营目标,那这就是一句无法兑现的运营承诺。

数字运营的路径

数字运营工作的路径虽然因素庞杂,但也不是无迹可寻,至少需要研判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供参考)。

1. 根据战略目标,明确短、中、长期的运营目标。明确短、中、长期的界定标准。即什么条件下,目标从短期调整为中期,什么情况下目标从中期调整为长期。进而论证这一蓝图设想的合理性。

2. 从短期着手,梳理运营事项的拆解目标。明确目标达成是否隐含前提条件。例如你说获客,那是不是渠道具备这一规模需求的容纳程度。例如你说产品交易额,那是不是具备这一规模的产品供给能力。

3. 明确运营的调控周期、调控机制以及工具。按月调控与按日调控,甚至按小时调控,机制、工具都截然不同。

4. 有序组织运营的资源配置。在上述内容基本有谱的情况下,运营的资源才开始进入一个可估量的阶段,通过小样本实验,可以测试出单位投入规模,进而作为运营的基期参考数据。例如跑通整个运营流程需要多少人,维系这个运营框架运转需要多少人,单位目标提升需要投入多少的财务资源。

5. 对误解的谅解。运营一定有正向的效果,也必然存在差错,如果见不得差错,那么运营也就未必开展,甚至经营也未必开展。运营因周期、资源的需求不同,而对于差错的容忍程度不同,不断回溯并处理差错,也是不断提升效果的基础工作。

说了这么多,很多人会说,这似乎和题目不太匹配,你这说的越来越像经营啊?

没错,运营的底线就是服务于经营的目标,运营的好与坏取决于经营目标是否高质量的得到实现。这个高质量来自于实现的方式、实现的速度、实现的成本。所以,千万别神化“运营”,也千万别把“数字化运营”当一个新的故事概念做为发展路上的救命稻草。

无论怎么看,运营作为供需匹配的重要工作,永远是需要的。运营必要性的基础源于对需求的准确理解,不是所有“需要”都是“需求”,这恐怕是运营脑海中要始终谨记的要素。甚至什么是需求,并不是运营应该最优先关注的,而是产品最该深究的问题,如何更加高效的达成运营目标才是运营最应该坚守的意识思维。

如果数字化运营被狭隘的等同于“互联网运营”、“线上运营”、“用户运营”,那金融机构数字化运营的需求或许也就从根本上理解错了。而不考虑自身特性的数字化运营,或是那些标准化的KPI运营方案,同样也未必是必须的。

当运营内核得到合理运作,是否数字化或许只是不同时代的不同信息处理方式而已。

未必正确,欢迎探讨。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金腰子 发表,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网址:http://www.afeijie.com/yuwangtai/1600171.html ,喜欢请注明来源河南开封新闻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