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评论丨应以精细化管理适配国际金融中心的风险防控)
聂日明(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8月2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一系列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措施,在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指出,将支持上海不断强化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探索建立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超大城市精细化管理相适应的金融风险防控体系。
《规划》明确,到2025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显著提升,服务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作用进一步凸显,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中心地位更加巩固,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明显增强,为到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奠定坚实基础。
具体包括:全球资产管理中心生态系统更加成熟,更好满足国内外投资者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需求;金融科技中心全球竞争力明显增强,助推城市数字化加快转型;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地位基本确立,促进经济社会绿色发展;人民币跨境使用枢纽地位更加巩固,“上海价格”国际影响力显著扩大;国际金融人才高地加快构筑,金融人才创新活力不断增强;金融营商环境高地更加凸显,国际金融中心软实力显著提升。
1992年党的十四大首次提出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城市之一,2009年3月,国务院批复上海关于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方案,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成为重要发展战略。经过多年推进,也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截至2020年末,上交所股票市值位居全球第三,2020年度的IPO筹资额位居全球第一,黄金以及多个期货品种的交易量均排在全球前列,上海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金融市场之一。英国智库Z/Yen集团在今年3月发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显示,上海超过香港排名全球第三。
但作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上海还有一些需要完善的方面。首先,所谓金融中心指的就是资金的集散地,某地的投资者和募资人不在某地直接发生交易,而要到金融中心这里绕道交易。简而言之,公司在金融中心上市、募资,投资者到金融中心投资股票等金融产品。那为什么资金要途经金融中心进行迂回交易呢?除了金融集聚带来的效率以外,自然是金融中心这里可以提供额外的附加值,比如可靠的法治,能更有效地保障投资者和募资人的利益,还有创新的环境满足多样化的需求等。
依此类推,所谓的国际金融中心指的是全球的资金在一地集散,有频繁的国际资金进出,国际资本可以在本地从事的业务具有和本地资本同样的广泛与深度。显然,在这个维度,上海仍有一定的改革空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坚持以提升全球资源配置功能为主攻方向,进一步扩大金融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不断提高金融国际化程度。
但必须要看到,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进程也取决于中国整体的金融开放水平,在金融要素具有高度流动性的背景下,或许无法单兵突进。因此,要支持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中国整体的金融开放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
其次,推进金融开放以提升金融业态集聚的另一面是金融风险防范。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捕捉坏鸟的技术需要同步提高,才能制止劣币驱逐良币,才能抑制局部性风险恶化为系统性风险。这便是上海的不可或缺之处。
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靠上海。一方面是因为上海的金融市场是中国金融最具活力的地区,另一方面,也是除了齐全的、多层次的市场体系外,上海的金融人才、政府效能等金融生态也相对占有。尤其是上海素以“精细化管理”著称,上海的城市管理之所以可以实现精细化,很大程度是因为上海市能较好地依法行政,各方照章办事、各司其职,最终体现出来的结果就是城市治理可以很好地照顾到微观利益主体的利益,城市整体的秩序不会被意外事件打乱。
所谓的精细化管理,往往和法治社会、契约精神、按规则办事紧密相联,而这些恰恰是金融体系良好运行的前提。在金融风险处置上,除了一系列金融风险管理工具的安排以外,如发生违约事件后,各方能否按照规则约定履行义务常常是最棘手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
这需要深入挖掘上海精细化管理的传统,建立以法治、契约、规则为基础的金融风险防控体系,为经济金融稳定保驾护航。
本文网址:http://www.afeijie.com/yuwangtai/1598800.html ,喜欢请注明来源河南开封新闻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