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开封新闻网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揭示了三个“问题”

(原标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揭示了三个“问题”)

总体看,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着重强调“稳”的基础上,提出了7大发展政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出了5个“正确认识”,强调对政策的正确引导;同时也一定程度从政策上针对前期经济问题进行纠偏。另外,在经济的增长还是要在长期政策约束下,关注量更关注质,不走老路。

中国经济在宏观、产业结构、就业民生等方面,会议实事求是地直面问题,那么从会议公报表述看,中国经济目前到底有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问题一:三重压力,如何应对?

这是会议明确指出的一个主要问题,是针对宏观经济形势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概括了当前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也表明决策层对经济下行压力的担忧加大。

需求收缩,主要是内需不旺,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地产和基建)增速继续下滑,消费持续不振,同时外需增长也存在不确定性;供给冲击,主要是原材料价格因产能受限而过快上涨,PPI高企,在需求不振的情况下,对中下游市场主体经营产生较大盈利压制;预期转弱,主要是全球疫情反复、经济下行压力、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和居民部门预期产生扰动,居民不消费,企业不投资(躺平)。

事实上,即便中国经济当前处于潜在经济增速下行的“新常态”,2021年下半年以来的增速也过慢了。近期央行测算的中国经济潜在增速约为5.7%,而三季度GDP增速仅为4.9%,显然是低于潜在增速水平。同时,明年就业(尤其是青年就业)的压力也在增加,这是对政策的刚性作用因素。

问题不可谓不紧迫。面对问题,稳增长必要性加强。政策具体描述:

“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

“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要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风险化解等的支持力度,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协调联动,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要有机结合。”

由此看,对于各级政府,稳定宏观经济,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任务,完不成,可能就意味着政治站位不正确,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韩文秀还强调“慎重出台有收缩效应的政策”。可见明年稳增长的力度将明显加大。

具体看,财政政策方面亮点更多,货币政策强调结构化作用,两者协调,则强调总量政策加强:

1、财政政策加强力度和进度

财政政策要求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表明明年财政政策料将较2021年继续加强力度,并对今年的财政支出进度进行纠偏。针对今年基建投资增速低迷的情况,明年基建投资增速很可能将明显回升。结构上看,由于新基建更多受到收益率要求的限制,很难成为主力,预计未来传统基建投资需求的释放将比较大。由此看,在财政支出进度加快的基础上,还将加大对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引导,加大地方政府债券资金使用力度和效率。

2、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协调联动,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要有机结合

重提逆周期,表明稳增长将成为明年的重要任务,而财政和货币政策协调联动,则反映了总体政策力度的提升,相对于今年的结构性为重的政策风格,可期待明年总量政策。

前期央行行长易纲强调欧美国家在应对疫情时采用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同时发力,导致全球流动性大增的现象。而目前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协调联动”也或多或少预示着未来实体经济流动性需要更加充实。

3、政策明年上半年发力

会议强调政策发力适当靠前。宏观政策在结构调整领域更为积极以外,预计货币和财政政策的时效性和前瞻性继续加大,尤其是在明年上半年时,及时做好政策准备,给下半年可能面临的风险留下一个更具韧性的实体经济复苏基础。

问题二:长期战略与短期困难的矛盾,如何化解?

会议公报提及的长短期矛盾,主要集中在,长期的新旧循环转换的与短期的稳增长之间、房住不炒与房地产支柱产业两个定位之间、双碳战略与保供稳价之间。

1、长期的新旧循环转换的与短期的稳增长

新旧循环转换是必然趋势,中国经济的旧循环主要是房地产、金融和地方基建投资,新循环主要是科技、金融和新产业,其中科技是主导。但面对稳增长的压力,新旧循环的转换还要考虑地产和基建在当前经济中的稳增长作用。在此情况下,会议在国内大循环和新循环两个方面都有针对性的强调:

旧:“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在畅通国内大循环,重在突破供给约束堵点,重在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

新:“要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激发涌现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加快数字化改造,促进传统产业升级。”

2、房住不炒与房地产支柱产业定位

“房住不炒”是大的规矩,不会改变。尽管还是支柱产业,但“住”和“不炒”决定了房地产在中国经济金融领域的地位还是要长期下降的。中国经济“去地产化”趋势将是不可逆转的。但房地产仍然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对投资和消费的拉动作用依然较大。2016年“房住不炒”、因城施策政策基调以来,政策一直在上上下下地对房地产进行调控,同时积极探索长效机制,终于形成了三线四档、房贷集中度、土地集中供给等长期制度。在这些制度之下,房地产调控将更加有效。

“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强预期引导,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3、双碳战略与保供稳价

今年以来保供稳价压力较大,与煤炭供给不力有关,1-10月份中国原煤产量累计同比仅为4%,而工业用电量累计同比增长12.7%,远远超过煤炭供给量。这背后有5月以来运动时减碳的原因。因此会议强调: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

如何解决这一矛盾,会议提出了解决办法,一方面避免运动时减碳,另一方面在新能源领域内部进行持续技术升级,抓住市场与政策的结合点:

“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要确保能源供应,大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带头保供稳价。”

问题三:政策理解存在偏差、协调性不强,如何解决?

今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很多政策更注重调结构、防风险,甚至有些政策是运动式、反增长的,总体上存在中央和地方政策理解存在偏差、协调性不强的问题。由此会议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面临许多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这种理解偏差和不协调,主要包括:对重大战略概念的理解偏差、央地之间的政策理解和协调、地方政府的经济治理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1、对重大战略概念的理解偏差

对重大战略概念的理解偏差,主要集中在共同富裕和资本扩张等方面。今年社会各方面对于共同富裕的理解趋于短期化、激烈化,对于相关政策,也产生了过多的联想。对此,会议强调了共同富裕相关政策的稳定性和协调性:

“既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造和积累社会财富,又要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目标,首先要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要稳步朝着这个目标迈进。”

类似于共同富裕的过度解读,社会对资本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作用和潜在危害,认识存在偏差。因此会议强调:

“要为资本设置‘红绿灯’,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防止资本野蛮生长。要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

不是强调什么资本可以发展,什么资本不可以发展,而是建立资本发展的规范,所有类型的资本在规范之下合理合法发展。事实上,资本也欢迎规范化发展,减少不确定性。

2、央地之间的政策理解和协调

今年以来,在双碳、能耗、保供稳价、财政收支、疫情防控等多个方面,都一定程度出现了地方政府以及具体行业领域并未完全领会高层政策的现象,导致了生产和价格扰动、财政收支节奏不匹配等问题。对此,会议都有针对性的解决思路:

“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要坚持节约优先,实施全面节约战略。要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

要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

要确保能源供应,大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带头保供稳价。”

3、地方政府的经济治理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明年宏观经济、产业结构和社会民生等困难和压力,对经济政策设计和政府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央对新一届地方领导班子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系统化,防止简单化,要反对不作为,也不能乱作为:

“各级党委和政府、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还必须学习历史知识、厚植文化底蕴、强化生态观念,要落实到行动上……”

政策大势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几何?

稳增长政策预期已经日渐明确之下,对股债的影响如何?首先对于股市而言,尽管稳增长力度不小,但影响仍然是结构性的。经济下行和政策加码的组合,对估值和流动性敏感的板块更加利好,成长、中小盘板块的表现应该有所支撑。从上下游板块看,保供稳价政策持续、减碳热度减弱,都限制了上游利润增长和股市表现空间(结构上仍然将有部分企业受益于稳增长)。而下游利润在涨价传导背景下,也有所支撑。

对于稳增长与环保减碳、科技政策的结合部领域,例如新能源、绿色产业、科技、农业、军工等领域,依然是政策和市场热点。

对于债市而言,我们认为,大的债务扩张窗口仍在。由于中国较为特殊的国情,较高的杠杆率有较高的储蓄率支撑,杠杆率可以高一些,此次会议也并未提及宏观杠杆率的问题。本次会议一并删去的表述还有“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和“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关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宽货币、稳(宽)信用政策组合将对利率中枢形成下行拉动力,信贷规模的扩张也将是稳增长政策框架下的重要手段,偏重于供给端的信贷扩张也将压制融资利率水平。由此看,尽管明年存在财政政策对融资价格的抬升和对投资的挤出,进而存在短期不小的扰动因素,但明年债市总体可期。

【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意见仅为观点交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本文由“苏宁金融研究院”原创,作者为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苏宁金融研究院 发表,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网址:http://www.afeijie.com/yuwangtai/1586257.html ,喜欢请注明来源河南开封新闻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