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体育界第一位世界冠军容国团:“人生能有几回搏”)
9秒83,这是中国体育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上缔造的突破性数字。
8月1日,广东籍运动员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中跑出9秒83的成绩,一举打破亚洲纪录,再次向全世界展示中国运动员、广东运动员的拼搏精神。苏炳添也成为首个进入奥运百米决赛的黄种人。
东京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健儿奋力拼搏,截至昨晚已经获得29枚金牌,金牌数量位于世界榜首。获得世界冠军对如今的中国乒乓球员们似乎易如反掌。然而回溯以往,在新中国刚成立后的数年中,中国人从未获得过世界冠军。
就在62年前,同样出身广东体坛的乒乓球手容国团横空出世,一举为新中国夺得第一个世界冠军,同样让世界各国对中国另眼相看。
如今,中国国歌一次次在国际性体育赛事上响起,容国团那句“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仍然荡气回肠。
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院院长、教授周良军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容国团‘人生能有几回搏’的精神,不仅是中国体育精神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代表着中国人自强不息、奋勇拼搏的一种精神状态。”
岁月如梭,乒乓球已然练就成为中国“国球”,体育先驱者容国团的拼搏精神代代相传,永不磨灭。
该为谁打球?
7岁那年,容国团第一次与乒乓球有了接触,容国团舅舅正是一名业余乒乓球运动员,后来他跟随舅舅学习打乒乓球,每天兴趣盎然地练习。父亲也时常激励他:“阿团,行行都能出状元,打球也是有前途的,你现在开始学打球,将来说不定会有很大的出息。”容国团也就埋下了一颗关于乒乓球的种子。
1945年抗战胜利后,父亲容勉之回到香港当海员。尽管由于家境贫寒,容国团只能中途辍学在香港一家渔行做童工维持家庭生计,但由于父亲是香港工联会属下的海员工会会员,容国团也得到了去工联会俱乐部康乐馆练球的机会。在那段时间,练球和钻研技术成为容国团一如既往的爱好,进步飞快的球技也让他很快成为了香港顶尖水平的球员。
随后1957年的两场比赛让容国团名声大振。1957年2月,香港举行全港乒乓球锦标赛,容国团一举获得男子团体、男子双打和男子单打三项冠军。而后的4月他乘胜追击,日本乒乓球队参加第二十三届世乒赛后到香港访问,当时日本代表队的荻村伊智朗曾两次获得世界冠军,面对强劲的对手,容国团也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并没有惊慌失措,反而以21∶19、21∶13的优势连胜两局,将世界冠军荻村伊智朗拉下马。
然而,“该为谁打球?”容国团早在心中反反复复问自己这一个问题。
当时香港体育圈的黑暗早让容国团大失所望,他有了离开香港的想法。1956年,由于种种原因,容国团遗憾地失去了亚洲乒乓球锦标赛的参赛机会。
父亲容勉之的教诲更让容国团对祖国内地心怀向往。父亲容勉之是一名香港爱国同胞,曾参加过“省港大罢工”和广州起义。多年后,容国团曾在日记中提到父亲:“我一生最感激父亲的,就是他支持我回到社会主义祖国来。”
1956年底,容国团向广东省体委递交了一封申请书,请求报效祖国。后来容国团接到广州体育学院的入学通知。1957年11月1日,容国团迈步走过深圳罗湖桥,投入了祖国的怀抱。
“这是我走向新生活的第一天。当我踏入广州体育学院所在地时,早已相识的乒乓球运动员纷纷向我握手问好,表示热烈的欢迎。这时候,我心里充满了幸福感。很久以前,我就想成为他们当中的一个,现在终于如愿以偿。”他在日记记下了当天的心情。
“人生能有几回搏?”
1958年10月,容国团被选送到国家乒乓球队集训,立志“三年拿下世界冠军”。
入选国家队后,容国团苦心练就了直拍快攻打法。容国团不断推陈出新,带来技术和打法的进步,他发展了中国传统的左推右攻打法,成功地创造了发转与不转球、搓转与不转球的新技术。容国团“快、准、狠、变”的技术风格也被人熟知,更称其“球路广,尤精于发球,推、拉、削、搓和正反手攻球技术均佳”。
1959年,正值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经过近一年集训,中国乒乓球协会确定了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11人参赛名单,年仅21岁的容国团名列其中。
随后,在八进四的比赛中,容国团作为中国男单“硕果仅存的一颗”闯进了决赛。在首局失利的情况下,他没有丝毫的害怕,最终以3∶1打败了曾获世界冠军的匈牙利老将西多,夺得中国体育史上首个世界冠军。
容国团载誉而归,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周总理更是将容国团夺冠和新中国成立十周年视为1959年两件大喜事,中国首次生产的乒乓球被命名为“红双喜”。
1961年,第二十六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北京举行,以容国团为主力的中国队5∶3击败日本队,首获男团世界冠军。当时夺冠的过程并不如想象中简单,中日两队展开了激烈交锋,容国团先失两局,后由徐寅生、庄则栋将比分追平。在决赛局上场前,容国团喊出了那句“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
“前面输了两盘,第3盘的压力是很大的,如果第3盘一输,你就成千古罪人了。我觉得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人是挺不住的,但容国团在关键时刻能够拿下来,非常不容易。这两场球就是非常典型的拼搏精神,值得现在年轻一代运动员去学习。”前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富荣曾如此评价容国团在当时团体决赛的表现。
1964年,容国团出任中国乒乓球队女队教练。1965年4月,他率中国女队参加在南斯拉夫举行的第2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一举打破了日本选手的垄断局面,中国女队以明显的优势击败了6次夺冠的日本队,获得了女子团体冠军、女子双打和混合双打冠军。
一次次的临危受命和扭转乾坤,容国团始终在践行他的格言,拼搏奋斗的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
中国体育界的一面旗帜
实际上,在中国体育史第一个世界冠军诞生之前,当时乒乓球在体育体系还处于较为边缘的地位。此前中国队曾两次参加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队最好的成绩是第一级第10名,女队第二级第3名。
中国第一次在真正的国际性体育赛事上获得世界冠军,改变了乒乓球项目在中国体育体系中的地位,此后兴起了乒乓球热潮,人们更是将其称为“国球”。
“虽然乒乓球这项运动现在是‘国球’,但这不是与生俱来的,并不是说我们中国人生来就会打乒乓球。”周良军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坦言,以前我国在竞技体育方面,其实一直是处于较为落后的位置,成绩也并不是很理想。乒乓球这项运动的突破,实际上给了当时的国人特别是体育人一种激励,也是给其他的运动项目增添了信心,同时也让欧美等体育强国看到了中国在竞技运动上团结奋斗的精神。
周良军表示,在中国和世界发达国家体育运动的同台竞争当中,乒乓球让中国体育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在周良军看来,容国团的“人生能有几回博”,是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一种精神体现,在当前社会仍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中国能够走到今天,很重要的一点是跟全体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分不开的。”
如今,容国团喊出的那句话仍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体育人。现任中国乒乓球协会主席刘国梁曾说,“60年来,容国团给我们中国乒乓球队整个团体注入的精神与灵魂生生不息,传承至今,半个多世纪来在世界乒坛长盛不衰,更是成为中国体育界的一面旗帜。”
“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和体育事业……为人耿直,襟怀坦白,光明磊落……为发展我国社会主义体育事业忠心耿耿,兢兢业业,为加速提高我国乒乓球运动技术水平,为培养年轻一代乒乓球运动员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1978年的6月23日,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为容国团举行追悼会时如此评价。
2009年,为了纪念为中国乒乓球事业开疆拓土的容国团,容国团纪念馆设立在容国团的家乡珠海南屏。同年,容国团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2019年9月,容国团荣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
本文网址:http://www.afeijie.com/yuwangtai/1544628.html ,喜欢请注明来源河南开封新闻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