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校外培训整治风暴来袭 贩卖焦虑式招生可休矣)
校外培训机构迎来整治风暴。6月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披露了15家培训机构的处罚情况,罚款达到3650万元,均是顶格处罚、从重处罚。与此同时,上海、广东市场监管局等纷纷披露多家培训机构的违法行为。
“出了校园门,就进辅导班”,已是不少中小学子的生活写照。“海淀妈妈”、“鸡娃”等词汇则成为当代家长们的新标签。家长对课外培训的热衷,某种程度上类似“剧场效应”,剧场里只要有一位观众站起来,其他观众为了看得更清楚也会站起来。为了孩子能获取一定的竞争优势,这是大部分家长选择校外培训的主要原因。
但在记者看来,乱序发展的校外培训机构是勾起“剧场效应”的重要诱因。自2020年以来,由于疫情影响,线下培训机构经营受到直接冲击,为了在激烈竞争中争得席位,不少机构把精力集中在招生营销上。
这也与教育培训行业天然“客户先付钱,后交付课程”的预收款特点有关,校外培训机构易陷入短视,因此普遍重招生,轻师资,忽视需要长期投入的教师资源建设。
为了招揽生源,培训机构各种营销“套路”层出不穷,甚至部分手段已经违法了国家反不正当竞争法。从监管层的最新处罚来看,“虚构、夸大、诱导”是校外培训机构违法行为的重灾区。无论是虚构教师资质、虚构课程价格,还是夸大培训效果、夸大机构实力等,可以看到,这些违法现象几乎都出现在招生环节。
而各种营销套路中,通过夸大培训效果,虚构家长焦虑情绪的引流方式,相对隐秘,且日益流行,如被监管通报的某英语APP中,出现类似“70%的中国家长都在头疼孩子的英语学习”的宣传话术。此类营销在迎合家长焦虑情绪的同时,又进一步制造了焦虑情绪。
此外,因为疫情的影响,线上教育培训机构顺势发展,资本潮涌,并在综艺、影视等互联网端大量投放广告,这也是近年大众感到校外培训商业氛围越来越浓厚的原因。即便是合法合规,但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仍一定程度上裹挟了家长。
校外培训乱象并不是新问题,整肃行业风貌非一时之功。但此轮监管重拳整顿,培训机构集中的北上广深地区,监管层几乎集体出动,力度前所未有,极具震慑力。可以预见,在落实国家“双减负”的政策背景下,未来对校外培训机构的强监管将成为常态化趋势。
已有部分机构迅速表示接受监管处罚,将全面整改。一方面,利好运营规范的培训机构,他们在行业整合过程中将更具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对广大家长和学生来说是实质利好,过滤掉虚假、夸张的宣传套路后,大大降低了盲目选择培训机构的成本。对他们来说,比起报名费,更大的浪费是把时间浪费在低劣的培训上。
本文网址:http://www.afeijie.com/yuwangtai/1517394.html ,喜欢请注明来源河南开封新闻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