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碳市场中的商业银行业务机会)
这阵子“碳”事很热。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昨天正式上线交易了。市场运行初期,将在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间开展配额现货交易。这一碳市场采取“双城”模式,上海负责交易系统建设,并承担全国碳交易机构建设工作;武汉负责登记结算系统建设,并承担全国碳登记结算机构建设工作。
上周,中国宝武与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太保、建信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发起总规模500亿元宝武碳中和股权投资基金,这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以碳中和为主题投资的基金。
上海方面对此也高度重视。上海银保监局、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政府指导,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一起办了个“上海银行业保险业践行绿色金融助力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倡议书发布会”。上海农商行董事长徐力代表同业宣读《上海银行业践行绿色金融助力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倡议书》。
徐力董事长表示,上海银行业将在上海银保监局的指导下,积极助力上海2025年率先实现碳达峰,助推上海国际绿色金融中心建设,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绿色发展,加快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加强绿色信息披露和数据共享,推动完善绿色金融政策和标准,健全绿色风险防控体系,努力探索绿色金融赋能社会治理,积极践行绿色环保低碳运营。
01
用业务切口的视角解析《倡议书》,银行业可以做的包括:
- 信贷、发债、资管、资产证券化,创新绿色金融产品。“积极发展能效信贷、绿色债券和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探索绿色并购融资、绿色资管、气候债券、蓝色债券、天气衍生品、碳交易保险等产品,提高绿色信贷投放和绿色债券发行、碳交易等规模和占比,提升市场交易活跃度,形成一批有示范效应的创新型绿色金融产品。”
- 创新碳排放配额抵质押融资、掉期和远期交易等,参与到碳市场中。“积极参与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创新碳排放配额抵质押融资、掉期和远期交易、配额证券化、碳场外掉期、碳债券等碳市场交易品种。”
- 立足绿色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的投融资等方案。“积极探索生态绿色领域跨区域创新投融资模式,立足绿色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高效协同,出台具体金融服务方案,提升绿色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可负担性和可持续性。”
从银行业责任与使命的角度,大伙需要做的还包括加强绿色信息披露和数据共享、推动完善绿色金融政策和标准、以金融资源大力培育绿色低碳高新企业与产业集群、健全绿色风险防控体系等,同时自己的银行的运营也可以带头做到更加绿色低碳。
我猜不久的将来,“愉见财经”就会有选题,去写一写诸如“气候友好型银行”这样的新概念样本了。
02
好了,说完新闻说“愉见财经”自己的想法。
一是,碳市场来了、碳中和发展大时代来了,银行有责任其实更有机遇,这将深刻改变社会发展方式的大方向,这巨大体量的碳交易,背后肯定是蕴含巨大碳金融发展空间的。
领先的银行其实早已布局,今年以来各行的创新产品也是紧锣密鼓地推出。
二是,领导们的讲话总是宏观而务虚一些,我们从微观一些的层面去看看,到底,银行能趁这机遇寻求那些合作?释放那些业务?领先的银行们已经做了些什么?
其一,以开户、结算、存管等业务为主的碳金融基础服务。比如基于银行系统的碳交易代理开户系统等。
就基础服务层面而言,其实不止对客户,还有一批银行是成为碳排放权交易登记结算银行。比如据民生银行介绍,今年4月22日,中碳登正式上线,民生银行武汉分行作为系统接入银行同步完成上线。
据环境部的官方数据,截至2020年8月,全国试点省市碳市场共覆盖钢铁、电力、水泥等二十多个行业,共计有2837家控排企业、1082家非履约机构和超万个自然人参与交易。
其二,资金供给。往大里说,可以合作成立相应用途的股权基金;往小里说,也有很多以碳抵押/质押贷款、碳资产回购等为主的融资业务机会。
或者干脆宽泛一点,还有整体上跟进产业动向,进行相应企业营销的机会。
一来,碳市场起来了,交易一活跃么,企业端盘活碳资产的需求将越来越大。二来,碳指标摆在面前,进出的都是经济利益,必然会倒逼高排放企业进行技术升级,而低碳排的新材料、新技术企业等,又会形成新的产业机会。可以预见的是,围绕高排放、高耗能企业的技术升级,是会掀起一场绿色技术产业链蓬勃发展的。
先说成立基金。上文里说到的中国宝武联合合作伙伴们发的股权投资基金,现在在做的是首期,后面还将有二期基金。我们听说,中国宝武已着手与中国银行旗下中银资产共同谋划发起设立碳中和二期基金。
再说说贷款或其它融资工具业务。其实银行圈的朋友都知道,这里头的关键是,这些业务做下去“政治正确”,所以贷款额度往往能管够。
6月初,浦发银行落地全国首单碳排放权、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组合质押融资。浦发银行表示,将大力发展基于碳排放权等环境权益的融资工具,拓展企业绿色融资渠道。
目前,建设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光大银行等推出了碳排放权抵押贷款、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质押贷款等产品。
其三,承销和投资债券。
其实从年初开始,银行们就频繁推出以“碳中和”为主题的债券业务了。很多“首发”也引起媒体的争相报道,比如国开行发行了全国首单、全球最大的“碳中和”专题绿色金融债券,农业银行和兴业银行承销了市场首单权益出资型碳中和债券,北京银行发行银行间市场全国首单碳中和小微金融债券等。
其四,碳金融理财、碳金融结构性存款等。
我们注意到,近期兴业银行和上海银行发行了挂钩上海清算所“碳中和”债券指数的结构性存款,中信银行发行了国内首只挂钩“碳中和”绿色金融债的结构性存款产品,中银理财发行了市场首批以“碳达峰”为主题的理财产品。
其五,未来还可通过拓展碳信托、碳托管、碳拆借、碳咨询等碳资产管理服务,获得中间业务收入的提升。
当然,碳金融前景虽广阔,发展初期还是有不少需要进步和完善的地方,需要大家探索前行。比如,目前碳交易市场规模和成熟度有限;碳市场关键要素尚不完善;碳金融政策激励措施还有不足;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相关人才储备也还比较缺乏。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愉见财经 发表,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本文网址:http://www.afeijie.com/yuwangtai/1484425.html ,喜欢请注明来源河南开封新闻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