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等媒体认为,香港各级法院大量聘用外籍法官,而这些人存在“政治效忠问题”。
“港独”分子黄之锋9月8日在香港国际机场再度被捕,理由是“违反保释条例”。但据报道,香港法官9日确认,原保释文件提到黄获准离港开始日期写错(8日写成12日),现批准其9日至23日可离港,前往德国和美国,其他保释条件不变。黄和“港独”骨干周庭等乱港分子8月底被香港警方拘捕后,香港法官曾很快允许他们保释。这种“上午被抓、下午保释”的怪现象,在香港乱局中不断上演,被认为凸显香港法律在应对暴乱方面存在明显的缺陷。
黄之锋(左)和周庭。来源:港媒)
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香港城市大学法律学院前副院长顾敏康告诉环球时报-环球网记者:“在这种群体性、持续性的混乱过程中,大量的保释会释放一些负面信息,即纵容暴徒、令其如‘英雄般’重回社会,对社会安定不利。此外,如果保释符合程序,也不可能完全避免疑犯弃保潜逃的可能。”许多爱港人士表示,香港保释制度绝不能成为暴徒的“保护伞”。
“希望他们能听到市民的心声”
“警察抓,法官放”的现象近来在香港的确屡见不鲜。7月31日,40多名被控参与上环暴力事件的嫌疑人在提讯当日获准保释。8月,3名暴徒非法禁锢、甚至非礼一名女士,但法院审理时,他们全都获得保释。
7月31日,大批记者围在香港东区法院门前,等待法院开庭审理44名被控参与暴动、袭警的嫌疑人。 陈青青摄
40多岁的香港市民陈先生提起这些乱港分子“上午被抓,下午保释”十分不满,他告诉环球时报-环球网记者:“我曾经认为香港独立的司法体系很公正,这也是香港经济能很好发展的重要原因,但最近法院的一些判决让我和身边的人十分失望。”
在香港一所中学任教的黄女士也表示,司法体系原本是香港人引以为傲的一部分,尤其是打击贪污和促进经济发展上,但现在却变了味。她说:“我相信香港法官的专业性,但越来越怀疑其中一些人在涉及政治立场的案件时能否继续保持职业操守与中立。作为香港人,我珍视法治和它带来的繁荣,也希望法律界人士都能听到市民的声音。”
香港法学交流基金会主席马恩国大律师告诉环球时报-环球网记者,对于“暴动罪”等一些产生非常严重的社会后果的行为,如有证据显示被告可能会再犯,法官就不应做出同意保释的决定,而“现在有一些被告,前一天被控暴动罪被法官保释后,第二天就又出去再犯”。
正如顾敏康所说,警方前脚抓捕,法官后脚放人,即使保释符合程序,也不可能完全避免疑犯弃保潜逃的可能。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旺角暴乱案中,涉嫌暴动罪的黄台仰和李东升正是在获准保释后,弃保潜逃至德国匿藏,18岁女子李倩怡也在提讯前弃保潜逃,赴台湾寻求“政治庇护”。
黄之锋在被保释期间出境,于9月3日抵达台湾,与民进党及“台独”政党“时代力量”人士见面。
顾敏康告诉环球时报-环球网记者,香港的原则是“保释为主,羁押为辅”,而保释机制有“原则保释、拒绝例外”之称。南开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台港澳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晓兵对环球时报-环球网记者介绍说,香港实施的是英美的普通法系,这一法系的刑事诉讼制度偏向强调保障个人的权利与自由,比如英国1791年通过的“人身保护令”制度就是这样一种体现,而保释较为宽松也是这一倾向的表现。
按照香港《刑事诉讼程序条例》第9条,法庭在处理被告的保释申请时,会考虑的因素包括:案情严重性、证据充分性、被告潜逃可能性、被告继续犯案可能性等。而香港回归以来,为保障香港司法机构的独立性和审判权威,内地对于香港司法机构的日常审判事务采取的是不干预的态度。
是不是存在“双重标准”
本文网址:http://www.afeijie.com/yuwangtai/7635.html ,喜欢请注明来源河南开封新闻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