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8日,由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9中关村论坛年会”在北京召开,作为该年会的重磅论坛,“2019 AI WORLD世界人工智能峰会”吸引了微软、英特尔、科大讯飞等全球AI产学研领袖齐聚中关村论剑,把脉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和技术最新动态,构建开源生态系统,重启充满创新活力的未来。在峰会现场,华为消费者BG软件部总裁王成录博士发表了题为“面向未来的分布式AI”主题演讲,分享了华为如何运用分布式技术解决未来多终端生态困局,以及华为对下一代AI时代的设想和展望。
生态割裂导致IoT设备体验亟待提升
王成录博士在主题演讲中表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极大刺激了各种IoT设备(比如智能手表/手环、智能音箱/耳机等)的诞生和成长,未来每个人必然会拥有多种智能设备。有机构调研数据表明,2015年人均IOT设备只有2.09部,预计到2020年将会增长至3.96部,而到了2025年这一数字会增长至9.27部。但目前各厂商IoT设备普遍缺乏完善的应用生态,这就造成了用户体验差、设备使用率低,也导致开发者不愿意投入过多精力和资源,继而又陷入了应用生态缺乏这样的死循环,如此非健康的生态环境是IoT设备体验提升道路上势必要解决的一大难题。面向未来从单设备向多设备发展的趋势下,IoT设备的体验需要从割裂走向协同,生态需要从独立走向共享。
分布式技术破解生态困局
面对未来万物互联的生态挑战,华为在今年8月的“2019华为开发者大会”上推出了面向未来的分布式技术,该技术打通了多终端之间的协同瓶颈,把各终端的硬件能力抽象出来,放入到一个虚拟的设备能力池中,让应用可以随意调用所需的硬件能力。这样各终端之间能力就可以实现硬件互助,资源共享。对应用来说,如同调用本地终端一样调用远程终端的能力。对用户来说,就如同在使用一个“虚拟超级”终端。
比如在华为PC与手机的“多屏协同”功能场景中,用户可以通过非常简单的碰一碰形式将手机与PC连接在一起,这时PC的屏幕、键鼠、触摸屏、音箱就成为了手机的外部设备,手机中的任何操作都可以通过PC完成,比如收发微信、刷朋友圈、刷抖音、玩手游等等。此外还可以通过直接拖拽的便捷方式来实现PC与手机之间数据传输的问题,简单高效。
一次开发、多端部署
而在开发者方面,为了解决多终端的适配难题,华为提供了面向多终端开发的IDE,提供多终端统一编程框架、自动适配多终端硬件能力的统一抽象UI控件,以及能为不同屏幕的终端提供自适应的响应式布局。从而使得开发者可以基于同一个工程高效构建多端自动运行APP,实现真正的一次开发,多端部署。
HUAWEI HiAI加速AI赋能
“华为一直秉承合作共赢的开放态度,正在逐步开放生态级技术能力赋予给开发者,这其中就包含HUAWEI HiAI”,王成录博士在他主题演讲中也着重提及了HUAWEI HiAI能力开放平台。他讲到:“HUAWEI HiAI是面向智能终端的AI能力开放平台,基于芯、端、云三层开放架构,即芯片能力开放(HiAI Foundation)、应用能力开放(HiAI Engine)、服务能力开放(HiAI Service),构筑全面开放的智慧生态,让开发者能够快速地利用华为强大的AI处理能力,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智慧应用体验”。
开放300+算子数量、三大引擎,赋能开发者高效开发
在芯片能力开放(HiAI Foundation)方面,华为向开发者开放了NN类计算、数学运算、数组运算、图像运算、逻辑控制五大类、超过300+的算子数量,可快速转化和迁移已有模型,借助异构调度和NPU加速获得最佳性能,让开发者可以专注于开发新颖的AI应用程序,而不用关注针对计算的性能调优。
峰会现场,王成录博士展示了一段视频演示,画面中人物身后周围的虚拟背景不断切换,效果非常逼真,就好像这个人真的就站在虚拟背景的环境中,如此快速逼真的实时视频抠图效果就得益于HiAI Foundation NPU芯片的加速能力。
而在应用能力开放(HiAI Engine)上,华为开放了NLU自然语言理解、ASR自动语音识别、CV计算机视觉三大类引擎,涵盖实体识别、词性标注、语音识别、人脸属性、骨骼检测、文本识别等30+API接口。
王成录博士也展示了瑜伽练习借助HUAWEI HiAI及华为分布式技术落地的一项功能,用户在练习瑜伽时,可将手机上的动作示范及声音教学在电视上播放出来,同时借助电视的摄像头进行视频动作采集,将用户的视频动作传给具有端侧AI能力的手机进行骨骼检测,把检测结果和建议再通过电视传递给用户。这样用户不仅能看清教学视频,也可以通过教学视频纠正自身姿态,而且可以使用手机上自己熟悉的App,而不需要在电视上下载新的App。
本文网址:http://www.afeijie.com/yuwangtai/12942.html ,喜欢请注明来源河南开封新闻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