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开封新闻网

多家直销企业卷入涉传风波,“规直”直指“玩火式”整合团队

  进入3月份,不仅打传风向加紧,“规直”也上升到关乎企业生存的高度。“规直”的本意,是规范直销经营,从具体的被执行对象层面来看,就要包括规范直销企业、分公司、系统、团队、经销商的直销行为。

  当前,“规直”进入了实质性的整顿查处阶段。

  01

  上半年至少三家直销企业分公司以上级别涉传遭查处

  2023年上半年还没过去,但根据市场反馈的消息,截至目前,已经有至少6家拿牌直销企业,因为涉嫌传销遭到地方市场监管部门查处、冻结资金等处罚,并且案件正在侦办执行当中。

  这几家企业总部所在地,4家位于北方,2家位于南方。查处的地方市场监管部门,有1个位于河北省某县的,3个位于江浙沪某县或地级市,还有2个是中部的县、地级市。

  从查处的主体来看,尤其凸显事态的严峻性,涉事的几家企业中:

  1家是直销企业的当地分公司涉嫌非法集资,遭冻结分公司大额资金,当地团队领导人等骨干遭拘留;

  1家是直销企业旗下的子公司、子公司里的知名系统领导人涉嫌非法传销、非法集资,创始人涉嫌非法集资,子公司遭到冻结资金过亿元,创始人遭到取保候审;

  1家是直销企业知名APP商城代理商在当地开设的分公司,因涉嫌传销遭冻结资金一千余万元。

  1家是某知名直销操盘手,曾经归国创办新零售模式平台,以脱离直销企业的形式活动,遭涉传及非法集资举报查处。

  1家是某北方直销企业,旗下系统因涉嫌传销遭冻结资金。

  1家是直销企业的拿牌主体涉嫌从事网络传销,遭到冻结资金3000多万元。这是自2018年权健和华林酸碱平以来,首家以拿牌主体公司遭到涉嫌传销查处的案例,这再次敲响了行业严查直销企业涉传的警钟。

  这可以说是自2018年以来最为严峻的一次围绕“规范直销”的查处。

  02

  打传规直统一归口,“规直”收紧新动向

  疫情前几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领导层发生了几次较大变动,再加上疫情防控的主要任务,线下活动偃旗息鼓,直销市场一直维持着比较稳定的状态。

  经过几次内部调整后,进入2023年和疫情之后,总局对各项工作进行了梳理和整顿。目前,关于直销的监管工作被全面纳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不正当竞争局(规范直销与打击传销办公室)。在价监局的主页面上,我们可以看到,价监局对直销的监管主要是基于《直销管理条例》《禁止传销条例》所规定的内容,具体工作有五项:

  直销信息报备,主要是直销企业信息公布、变更,直销企业信息披露网站;

  直销企业,直销企业资质、股东、产品等的变更;

  直销服务网点:直销企业分支机构、服务网点的登记、变更,监督管理;

  直销培训员,直销企业培训员的报备,信息公布等。

  规范直销与打击传销日常工作事务:各地规范直销与打击传销的日常工作,包括召开座谈会、约谈、调研直销企业,日常检查,引导直销行业发展,打击违法直销、涉传案件等。

  从以上分工和部署中可知,规范直销和打击传销,秉承了过去的职能和指导思维。

  将规范直销和打击传销合并在一起,这意味着规范直销、打击直销中存在的涉传行为将有更大的可能被同一尺度查处。规直与打击传销的执法队伍是同一批人,这意味着,在实际的监管中,直销企业并不能因为已经有了直销牌照,而获得“免死金牌”“免检”。打击直销企业的涉传甚至是传销行为,仍然被涵盖在打传工作的范畴内。

  过去,我们曾经认为,直销牌照监管体制和两个条例框架之下,直销与传销之间的边界是清晰的。但从当前总局价监局的机构设置来看,规直与打传仍然是合并在一起的。现在看来,近两年来,两者的边界不是更清晰了,而是更模糊了。

  事实上,直销与传销的边界不清,一直是制约直销行业发展的一个固有顽疾。直销与传销的边界不清,有几个层面的表现:

  首先就是在渊源上,两者就纠缠在一起;

  其次,两个条例还有未尽的内容亟需完善和补充,导致没有能够对十几年来直销市场新出现的活动进行约束、规范;

  第三,现实中一些直销企业、系统、经销商、团队以传销模式经营时有发生。还有大量没有直销牌照,但是以直销模式、涉传模式经营的微商、传销组织破坏了直销行业的土壤,挤压直销企业的发展空间,滥用三级分销、直销模式。加上,实际执行中,部分基层单位对直销和传销的边界定性有差异,对于非直销企业的多层计酬行为,采用直销的监管查处方式,未进行严厉惩治,导致非直销企业的违法成本低。如TST庭秘密、婕斯等涉传品牌。

  过去,直销行业曾经为将“打传”和“规直”,“直销”区分“传销”做过许多努力,从目前来看,这个努力是远远不够的。

  03

  全国打传规直新部署,各地联动查处涉传,直销企业涉传被列为重点工作之一

  3月2日,市监总局召开全国市场监管系统价监竞争(规范直销与打击传销)工作会议,这是三年来直销的中央监管部门首度召开打传规直的全国专门会议。会上强调,价监要充当化解市场风险的重要力量,要加强政治站位,坚持底线思维,以2023年打击传销专项整治行动为抓手,全力查办一批传销大要案件,有力震慑传销违法行为有效的维护和谐稳定大局等精神。

  该会议后,各省纷纷落实会议的打传要求,召开会议部署当地打传工作,特别是苏、浙、皖等地,均有加强打传的信号。

  广东、云南、江苏、重庆、成都、天津、甘肃、广安、山东威海、湖南衡阳、陕西等市、区都召开专门的打传规直工作会议,并组织各级市监、公安部门学习《关于进一步规范网络传销案件侦办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旨在为接下来各省市公安、监管、司法系统等各部门的实际清查网络传销、涉传工作提供具体的侦办方法、思路。从目前态势来看,后续还有一批三四线城市市监部门将跟进开展打传活动。

  从动因来看:

  一方面,2023年以来,国内各地方经济下行压力巨大,各行业复苏压力仍然较大。

  另一方面,疫后半年,各地各级行政事务回归常态化,执法力量从疫情防控工作中完全转移出来,有了足够的精力、时间和执法队伍去整顿市场,打击传销工作被许多地方提上议程。

  加上近年来,大数据分析特别是大数据舆情监测、人工智能、银监、财税等部门加大协同工作的力度,为更精准的打击涉传行为提供了更方便的技术和资源支持。综合以上动因,规直的思维要及时升级。

  04

  明确主要打击手段和打击重点方向

  从3月2日的全国打传会议来看,化解社会影响力大、群体性事件风险大的涉传行为,是打击的重点方向。大单,参与人众,矛盾突出,公众反响强烈,有可能对稳定的大局造成破坏的涉传行为,将遭到整顿查处。上述的南方和北方的这几个案例,都有这一共同点。

  打击的手段,主要是抓典型,冻结资金,处以巨额罚款,特别是苏、鲁、豫皖等上述已经开展部署的地区。一些类直销、边缘型新零售企业或因触雷遭到监管查处,查处重点是涉传、传销外,还有骗老、非法集资、诈骗、资金盘等。企业违规宣传、消费投诉纠纷等事由引发的查处较少。

  05

  疫情及疫后复苏压力,催生直销企业“玩火式”整合团队

  为什么进入2023年,多家拿牌直销公司的拿牌主体、分公司(子公司)因为涉传遭到查处?

  其实,这可以说主要是疫情压力和疫后综合症。

  据行业媒体统计,三年漫长的疫情期间,有超过20家直销企业直接停止了直销业务,还有大部分企业业绩大幅度下滑,数家企业提交退牌申请。在这背后,是大量经销商流失和企业产品积压、经营成本增加。许多企业的业绩直接倒退到十年之前。

  面对这种窘境、困境,从天堂跌落到低谷,一些企业及其领导人无法承受代价,所以,铤而走险,走上一条老路——挂靠,收编传销团队或搞百分之百返利、资金盘、原始股。这种“玩火式”的整合的风险,企业未必不清楚,但可以短期内业绩增长。我们看到,甚至一些有三四十年历史的企业,也忍不住要去“玩火”。

  归根结底,对于疫情的破坏和疫后复苏无门,一些企业的心态不稳,明知是“玩火”,但存在侥幸心理,觉得有牌照做护身符,大不了到时一纸冒用声明了事。另外,高速增长的辉煌日子结束,进入到现在的微利时代,企业无法接受,也容易催生“玩火式”行为。

  06

  戒骄戒躁,平稳复苏,下半年规直要列入合规经营的核心工作

  因此,当务之急,全行业要尽快调整心态,真正从暴增、倍增、业绩翻倍的幻想中解放出来,回归到踏实做产品,依靠产品复利,维护稳定(平台的稳定、团队的稳定、服务消费者)这个行业的基本线上来。

  走捷径犹如走钢丝。

  规范直销,应时刻牢记在心。

  当下,企业应及时进行自查自纠,远离高额返利、挂靠、资金盘等高危因素,及时化解内部矛盾和风险。

  规范直销,首先是要远离传销。

  这对于当前的直销行业特别是内资直销企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不止要从法规层面上远离传销,更要在实际的运营中远离传销,不能拿着直销牌照,却容许旗下分公司、系统、经销商混入传销的因子,或者以各种所谓“灵活”的关联形式与传销、返利、资金盘、非法集资暧昧不清。踏实做好产品,依靠好产品去留住顾客,才是直销经营的本原。

  来源:今日直闻


    本文网址:http://www.afeijie.com/yuwangtai/1066230.html ,喜欢请注明来源河南开封新闻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